五指山市面积1169平方公里,人口10.7万,其中,黎族、苗族占总人口的63.5%。五指山市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24.4亿元,全市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2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4亿元。
五指山市是革命老区,毛贵村曾是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琼崖区党委等机关的驻扎地,也被称为海南的“西柏坡”。当年,就在这片坡地上,冯白驹率领琼崖党政军首脑机关,运筹帷幄,发动和指挥了1948年秋季、1949年春季、夏季三大攻势战役,迎接和配合大军渡海作战,最终迎来了全海南的解放。
中共五指山市委党校创建于1989年。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五指山市委党校、市行政学校、市民族干部学校)的办学管理体制。现有编制12个,在编在岗人员10人,其中参公人员7人,教师1人,工勤人员2人。
五指山市委党校旧校区只有一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办公楼,没有教室、学员宿舍和食堂,基础设施、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功能不全,不具备办学条件。长期以来,党校教学培训的开展,主要依靠送课到乡镇,到田间地头,条件十分艰苦。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召开以后,五指山市委市政府领导抓住契机,深受习总书记的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鼓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大力推进党校建设。由于市委党校旧校址已经没有发展潜力,必须另选新址,而又面临人口少、经济弱、财力小、山地多等诸多困难。特别是五指山市山地多、平地少,素有“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之称,市区已经没有大块的可利用土地了。为解决用地问题,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市委常委会专题讨论党校工作8次,最后,市委书记宋少华亲自拍板,决定把五指山市职业技术学校迁往他处,将市委党校搬迁至市职业技术学校。继续注入资金,把职校留下的未完工的教学设施建设完成,完善教学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
经过筹划,市委市政府下发《五指山市委党校搬迁实施方案》,方案下发后,市发改委、规划局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推进搬迁工作。市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新校区建设。立项后,首先对未完工的综合楼进行强行结算,接着以市教育局为业主,投入462万元,于2017年10前完成综合楼建设。与此同时,各项配套工作也在快马加鞭进行,市委党校自主采购了价值203万元的教学和办公设备;新立项4个项目,先后投入1236.29万元分别对基础设施、水电消防改造和附楼改造。其中:投入771.37万元进行挡土墙、绿化亮化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1.68万元进行水电改造;投入112.44万元进行消防改造;投入99.8万元,对综合楼旁的两栋2层小楼进行改造。
前后近二年的时间,五指山市克服财政和用地等重重困难,累计投入1900.29万元,终于完成课党校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占地73亩,建有一栋33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共五层,一、二层设有大型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教室、模拟教室、电脑室、会议室、接待室、办公室、机房,可满足170人的培训需求和4到5组的研讨教学;三至五楼为学员宿舍,共有宿舍40间,床位80个,食堂可满足100余人同时就餐。新校区拥有200多个停车位,是整个五指山市停车位最多的地方,这在缺乏平整土地的五指山市尤其可贵。
经过建设,党校面貌焕然一新,并最终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2017年9月26日,五指山市四套班子领导齐集市委党校,举行五指山市委党校新校区揭牌启用仪式。仪式庄重而又简朴,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刘辉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黎伟珠主持仪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和平、五指山市委书记宋少华为“中共五指山市委党校”揭牌;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刘辉和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处处长邢清江为“五指山市行政学校”揭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盘仁进和市政协主席张棉生为“五指山市民族干部学校”揭牌,并共同为综合楼前镌刻有“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字样的屏风揭牌,五指山市其他市级领导干部及全市正科级单位主要领导出席揭牌仪式。揭牌后,由武警列队执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由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和平给全体人员上新校区的第一次党课。
新校区的落成,既是成绩,也是起点,接下来,五指山市委党校将继续紧抓软硬件建设。硬件方面,将进行基建二期工程,继续完善配套设施;软件方面,将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初步规范市委党校运作,并将通过公务员和教师的招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五指山市委党校搬迁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完成,在谈到经验时,五指山市有关负责同志是这样谈体会的:
一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党校长期在建设发展上落后,一方面是因为五指山市财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有重视不够的原因。这些年来,每当上级领导来检查视察工作时,在看到当时五指山市委党校的落后面貌之后,感慨万分,五指山市委领导很受触动。2016年1月19日、2017年2月17日、2017年6月16日,市委书记宋少华在市委常委会上先后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刘赐贵书记在省委党校调研时的讲话和李军副书记重视和关心党校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引领市委常委、市委各部门切实领会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党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是习总书记讲话里的两段话对市委常委们震动很大:“越到基层重视程度越差,办学条件越不好。县级党校普遍存在运转难维持、人才难稳定、教研难开展等困难,导致党校地位边缘化;有些县级党校连校舍都没有,长期租用场地办学;许多农村党员干部一辈子都没进过党校。这种状况与基层党校应承担的工作任务极不相称”、“要加大对党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经费投入,健全党校经费保障机制,党校办学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党校的经费投入,使这些地区的党校建设有一个新的发展。”。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市委领导一班人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抓好党建、建好党校的责任意识,于2016年6月20日研究制定了中共五指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五发〔2016〕5号),明确了党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原则、任务和要求。
二是强化政治意识,将楼堂馆所和党校建设区分开来。党校是党的学校,是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不属于“楼堂馆所”,应该加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合理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投入,提升硬件建设水平。
三是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行动落实。新校区建设期间,市委书记宋少华经常到施工现场视察,了解项目进展,督促工程建设。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刘辉在工程建设最紧张的时期,每周都要到新校区工地,查看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市委党校班子和工作人员也密切配合,做好分工,发扬“跑腿”意识,勤跑发改委、审批中心等部门沟通协调。发扬“钉钉子”精神,常务副校长每天到工地,跟踪项目进度,事无巨细,督促到位。他们认真地说,他们已经成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专家了。五指山市雨季较长,很多施工项目如果六月份未完工,七、八月份就要因为下雨而停工,影响进度。在强有力的督促下,市委党校新校区项目进展很快,在市重点项目达标评比中,位列前五名。
近年来,在中央、省委精神的鼓舞下,条件落后的党校都在想方设法奋起直追。五指山市是个小市、穷市、国家级贫困地区,经过不懈的努力,建成了堪称海南省楷模的市委党校,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力宣传、推广。也应了那句话——“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五指山市委党校新校区落成,体现了贯彻执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落实,是我省市县在贯彻落实全国和我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与意见方面带了好头,作出了榜样,我们期待着全省其它市县党校硬件建设也有一个长足的进步、极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