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海口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欧阳卉然
(2017年5月11日)
我校现校区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再加上长期没有及时投入资金进行系统维护,形成了教学功能严重不足的现状,与现代干部教学培训工作的需求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我校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职能作用的发挥。为更好的加强我市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迫切需要改善和完善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我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省会城市党校中落后的不利局面,扛起省会城市党校的责任担当。
一、我校的现状
我校创办于1959年1月,先后经过七次迁址,于1986年11月在现址兴建,迄今已有30年历史。校内机构设置:办公室、教务处、行政管理处、联合办学部、信息中心、科研开发部、经济教研室、政治教研室、科学文化信息教研室,公共管理教研室等10个部门总编制60人,现有46人。校内总面积46亩,实际用于教学和办公的使用面积33亩,校舍及办公教学用建筑总面积9837平方米。规模偏小,建筑陈旧,多处破损,安危堪忧以及教学设施设备老化,功能不全,无学员宿舍、学员食堂和文体活动场地,只能满足200人左右的传统式教学,与现代化教学需求相距甚远,严重影响干部培训任务的实施。
二、校园基础建设的进程
早在十多年前,海口市委提出“使市委党校达到全国一流标准”的要求,并于2003年7月决定四个区不再设立党校从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市委党校”。2004年8月市委召开的专题党校会议同意党校易地搬迁建设方案,并决定成立党校搬迁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改进党校工作和校园环境建设。2005年1月,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市委党校建设立项、规划设计、划拨土地、前期费用安排等工作开始启动。同年7月,市规划设计院完成编制《海口市委党校新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因为搬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变动,领导小组对规划尚未进行评审,党校的搬迁建设问题就一直搁置下来。
海口市委党校领导班子一直把新校区的建设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于2011年3月选址在新大洲大道南渡江大桥西头南侧0.9公里处。并上报了新校址用地方案得到海口市政府的批准。同时委托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本项目建议书。2012年3月,我校完成《海口市委党校新校区项目建议书》并上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充分论证和研究,于2012年7月11日下文同意立项。2012年11月5日,市规划局同意我校新选址意见,2012年11月27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我校用地预审,2012年12月21日市规划局同意我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2013年1月6日到市国土资源局窗口申请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手续。正在我校申请办理土地手续的过程中,因国家“停建楼堂馆所”政策出台被市委确定为“暂缓”。
由于楼堂馆所原因,我校想通过棚户区改造的途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经请示相关领导同意,于2015年5月6日我校与海口市某房地产公司就党校纳入海甸二东路北侧片区棚改进行了座谈。双方就安置方案进行了多次协商,该公司拟计划将我校校园安置在桂林洋地区;原校内住户就地安置。棚改工作由该公司按程序推进,到现在仍没有结果。
三、近期校园基础建设的基本构想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充分发挥党校的职能作用,做好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工作。我校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认为:在原址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扩改建后的校园基本具备六大功能区域,即教学科研区、学员生活区、文体活动区、学术会议区、行政办公区、原校内住户生活区。主要建设内容为综合楼、学员楼、文体中心、停车场、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等内容,总建筑面积约25000 m,概算总投资约1.2亿元。我校己形成方案并于2月22月报市领导,目前没有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