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咨询部先进事迹
校(院)决策咨询部成立以来,在校(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校(院)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全体教师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时不我待的状态,在本职岗位上勇当先锋,用实际行动和丰富成果作出了表率。
一、做知难而上,勇于担当的表率。校(院)担负着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咨询研究的重要职能。近年来,随着教学培训任务的加重,决策咨询工作相对滞后,咨政研究呈现弱化趋势,成为校(院)工作的一块“短板”。为改变工作的被动局面,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用研究成果服务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发挥好“智囊团”“思想库”作用。2018年1月,校(院)党委决定成立决策咨询部,集中骨干力量,力争在决策咨询工作上取得新突破。但做决策咨询工作是份苦差事,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政策敏感性、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精湛的文笔,更要有“五加二”“白加黑”的埋头苦干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恒心毅力。面对艰巨任务和重大期望,在人员选调时,有的同志畏难退缩、有的同志徘徊犹豫、有的同志等待观望。压力面前,毕普云同志知难而上、义无反顾挑起了“领头雁”的重担,赵丽、黄安辉、高扬、成秋英等同志纷纷主动加入“挑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敢于担当”的样子,为校(院)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
二、做锐意进取,奋发作为的表率。决策咨询部的成立,校(院)党委领导寄予重大期望,校(院)党委书记王和平先后3次赴决策咨询部调研,指明方向,提出要求,指导工作。面对期望和压力,昂然奋起,有所作为是摆在决策咨询部面前的头等问题。在毕普云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同志集中研究,细致分析工作形势和矛盾问题,就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有效实现教、研、咨一体化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了“突出咨政重点,兼顾教学科研,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和全省大局,力争资政出成果,教学科研两不误”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他们自我加压,明确第一年要达到8篇以上咨政研究的目标。朝着这个方向和目标,决策咨询部全体同志众志成城,只争朝夕,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不惜脱一层皮”的干劲,真正做到“一天当三天用”,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展示了担当和作为。《关于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报告》《推动海口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构建高效交通网络助力“海澄文一体化”》《省管干部学习、领会、推进我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情况的报告》《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建议》《关于海口市叶菜价格“居高不下”情况的报告》等一系列高质量的咨政报告获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相关建议在具体工作中得到部署落实。
三、做知事躬行,模范带头的表率。任何正确的抉择,只有转化为实践与成果,才能迸发出现实的力量。新组建部门,矛盾和困难客观存在,挑战和压力必然要面对。作为决策咨询部的负责人,毕普云同志抛开顾虑,摒弃干扰,全身心投入决策咨询部工作。他把自己摆在前面,做学术研究的带头人。教研人员不要求坐班,但他坚持每天在办公室读书写作,用同事的话说,“要不就在基层调研,要不就在办公室写作”。遇上重要报告,他“五加二”“白加黑”,从制定调研方案到实地调查研究,再到写作咨政报告,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用他的话讲:“作为党校教研人员,就要始终为党着想,为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着想,决策咨询无小事,不能因为我们细微的疏忽,造成决策者误判进而耽误工作”。他注重抓队伍建设,倡导决策咨询部的同志向“实践型”“全能型”专家发展,树立“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新观念,做到理论学习以实践行动为转化目标,政策学习以咨政报告为转化目标。他既注重发挥每名同志的专业特长,更注重依靠团队的集体力量。决策咨询部的同志年龄差距不大,都是校(院)的中坚骨干,遇到问题难免各有各的看法,毕普云同志以同龄人方式积极沟通,部门遇到矛盾和困难,他主动和大家商讨研究,用集体意见解决问题,把“难啃的骨头”留给自己;同事遇到疑惑和难题,他不吝“赐教”,无私帮带,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大家共同进步。同时,他还注重发挥部门优势,带领大家积极与校(院)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联合咨政,为校(院)决策咨询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在他的带领下,今年来,决策咨询部完成咨政报告6篇、校(院)党委交办的调研和写作任务6项、新试讲专题3个,在校(院)各类班次授课20余次,深入基层宣讲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20余场,在党报党刊、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类专业论文、时政热点理论文章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