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这一主题,海南日报记者对省委党校副教授毕普云进行了专访。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强调,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为海南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此您如何理解?您认为在这些改革方面海南的成效如何?
毕普云:新时期的改革要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指出的“四个有利于”有序开展。近年来,海南进行了一系列在全国认可度高、影响力大、可推性强的改革创新。比如创新规划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省域“多规合一”,并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规划委员会;“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以政企分开、农场转企为主要特征的农垦改革,“三不一就”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四位一体”的旅游市场监管模式等等。这些改革,有效推动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发展的亮点。
记者:海南应该如何进一步着力推进改革发展?如何闯“盲区”、破“难区”?
毕普云:习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对此,海南应该对标《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仔细梳理哪些改革创新落实了但要做得更好、哪些政策创新尚未探索需要及时跟上、哪些方面需要向中央继续争取,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树立创新优势;对标十二个重点产业培育目标,以一个“龙头”、一张“王牌”、六类园区为基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一带一路”建设总要求,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打开开放发展新局面;对标海南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提升在医疗、教育、环境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水平。
记者:在您看来海南哪些方面非常需要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
毕普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如何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实现更大程度的开放十分重要。这就需要以服务贸易创新试点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引导境外资本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发展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广泛投资。尤其是旅游发展方面,如何改革体制机制,对接国外标准,创新发展业态,做出地域特色,在更广范围、更宽视野上谋划发展至关重要。
发展之要,关键在人。各级领导干部是贯彻习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少数。通过百日大研讨大行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冲破观念束缚。这需要形成激励干部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的体制机制。而推进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需要切实做好习总书记指示的“三个区分开来”。
记者:省第七次党代会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如何推进这些改革?
毕普云:在未来海南的改革发展中,首先要稳定宏观,在发展战略、产业政策、财税扶持等方面一如既往保持连续性,稳定市场预期。其次要放活微观,着力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税费减免、创业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抓好落实。再次要做实改革,中央部署的政策要不折不扣落地,率先探索的改革成果要继续强化效能,百日大研讨大行动形成的改革成果要建章立制。最后要托底民生,改革造成的局部民生困难,需要各级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综合运用民生政策加以化解。